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1-06 08:58:11
三农 到2025年全国将建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生态农场怎么建?2021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公布了全国首批生态农场名单,共132家生产主体获得“生态农场”称号。名单发布后,什么是生态农场,为何要建设生态农场等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龙泽宇农有机农业(北京)有限公司等首批获得生态农场称号的主体更是在恰逢元旦、春节的“两节”期间,迎来了大批参观学习或是游览观赏的人们。
名单发布一个月后,2022年1月底,农业农村部就发布了《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是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到2025年,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
何为生态农场,又是如何评定生态农场的?为何生态农场建设被快速提上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日程?按照农业农村部指导意见中的表述,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到,虽名为“农场”却并不只是单指农场这种农业经营形式,而是指代了按照相关原则进行农业生产的多种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生态处处长徐志宇告诉记者,作为大的生态学的分支,生态农业的概念最早由德国人提出,在欧洲获得普及后逐渐传入我国。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在20世纪90年始,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以及示范县市的建设工作,逐步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
2016年,由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当时,我们讨论认为,既然要实地调研就应该抓住一些边界比较明确清晰的主体,于是就确定了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为主。”徐志宇说,基于此次调研内容形成了《中国生态农场案例调查报告》,报告重点围绕面源污染防控与农业清洁生产,以生态农场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组织专题调查研究;梳理国内外生态农场发展趋势以及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模式等,分析我国生态农场发展前景,提出以生态农场为实施单元的面源污染防控与农业清洁生产政策建议。
徐志宇正是该报告的编著者之一。他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农业发展质量、乡村绿色发展提出了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生态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开展全国范围的研究,以指导其健康有序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调查报告在2018年正式出版。”
正是这次调研的情况,令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农场建设的信心。很快,调研组的领导和专家们提出了应该建立一套技术标准规范来对生态农场进行评价。于是,再次由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作为起草单位,由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提出并归口,制定了《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于2020年7月发布,2020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以《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为标准,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和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于2021年开始组织开展生态农场的评价试点工作。
就在首次生态农场评价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国家层面上的相关政策相继发布,将生态农场的培育与评价作为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引领全国生态农业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指出,要“打造一批生态农场”“推进生态农场建设”。所以,2021年率先在“长三角”地区和部分重点区域发展一批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生态农场。旨在“十四五”期间,依托生态农场评价工作,将在全国打造一批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主体,培育一批新型生态农业经营人才,总结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探索构建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全国生态循环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徐志宇说,由于是第一次开展生态农场的评价工作,本次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兼顾其他区域,是因为这些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更利于生态农场的培育、评价,而且该区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程度、规模化程度等比较好,工作基础较好。
2021年3月生态农场评价试点工作启动,经过单位或专家推荐申报、形式审查、材料初评、主体信用信息核查等环节,从全国319家申请主体中初选出133家。
形式审查、材料初评后,从8月中旬至9月下旬,由生态农场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与地方专家组成生态农场现场评审小组,陆续对全国17个省、2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133家初选农场进行现场评审。
评审小组按照评审通知和现场评审工作手册要求,对申请主体的营业执照、土地使用权证等重要资料进行核查;对重要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监测检测等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听取农场负责人汇报,并基于现场检查与汇报内容向农场提出意见建议;对申请主体进行分项打分,出具现场评审报告。
“所有的参评单位我们全部都派评审小组到现场进行评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部分评审专家即使无法到现场参评的,也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线同步评审。”徐志宇说。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员、全国首批获评的生态农场——龙泽宇农有机农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凯,回忆当时的现场评审过程时仍记忆犹新,因为细致和严格贯穿了整个评审始终。“几十位评审专家一早7点半就到了,把园子里面每个角度都看得很仔细,从大门到每个棚,再到员工区域,一共是261亩,全部都仔仔细细看过。”齐凯说,“专家们要了解你的种植,了解农场整体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使用的材料、环境、库房是不是和材料上一致,投入品的使用和记录、采取的什么措施等,包括菌肥土壤改良之类的技术应用,都属于考察内容。还会根据卫星图来看你周边是否有污染源,周围有什么轻工业,统统标注出来。包括废弃物处理,专家们会详细查看秸秆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对于用品和回收的合同也要一一查看,对于是否按规定回收要求得十分严格。”
另外就是考察农场的水资源和土壤是否健康, “专家们大多都是做农业好多年的,有的有几十年的经验,他们会很认真地去看你的土地、水源,以及水线的布控。土地是否健康能直观地看出来,秸秆覆盖率、蚯蚓肥,包括土壤的颜色、土壤的气味,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分辨出来,所以他们看完土壤,然后又看到我们土壤有机质的检测报告,就可以判断我们农场土壤是很健康的。”
在全国首批132家生态农场名单发布时,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孙法军表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解决土壤变“瘦”、变“薄”、变“硬”等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以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既保供给又保生态,既吃得饱又吃得好,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措施落地,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功能,在源头上降低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投入品使用,在末端上高效回收利用农业农村废弃物,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
徐志宇表示,生态农场的建设与有机农场、绿色农业不尽相同。“生态农业关注的是农业生产的过程,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友好,是否可持续,强调的是过程导向而不是产品导向。”
比如农业生产的过程是否做到资源保护,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的技术,后端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是否生态化,然后还要注重整个生产单元的生物多样性等,通过生态化的设计让整个农场的农业生产处于一个生态平衡的状态。
未来,生态农场的评价工作还会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每年公布一批生态农场。基于这些达标的生态农场,我们不仅可以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模式,还可以逐步构建一套生态农业监测体系,对生态农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农产品质量等进行采样检测,对生态农场的投入产出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等进行综合分析,加强生态农场跟踪评价,掌握了这些动态数据,全国的生态农场可以构建一个交流平台,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可以为生态农场提供更多地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后面还可以逐步链接金融服务机构,为生态农场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而且生态农场的评定还可以为农业生态补偿破题。首先,可以确定一个主体优先补偿的原则,达到相关标准的主体可以优先进行生态补偿,而且主体明确之后,也可以参考欧洲对农场的生态补偿机制那样实行标准运作。按照一套严格的标准要求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明确补偿环节、补偿标准等,不同的达标项对应不同的补偿标准,一目了然。
徐志宇强调,生态农场的建设和西方国家有机农场不同,寻求的不是“高端”“小众”或是为富裕人群服务,而是为大农业做探索、做先行示范。“我们的出发点是为大农业的生态发展做出示范,像我们的粮食生产,站在了1.3万亿斤的平台之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要如何与环境、资源、生态发展相匹配,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这些重点都是我们希望通过生态农场建设探索的重要课题。”
按照农业农村部《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要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生态农场协同推进机制,推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生态补偿等扶持政策在生态农场落实落地。他还强调,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联合攻关,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等支撑力量,抓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设施装备;加强生态农业技术集成推广,推进单项技术、产品、设备集成配套熟化,形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全链条综合解决方案。生态农场要构建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台账,如实记录生产经营全过程情况,作为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和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
同时,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讲好生态农场故事,广泛宣传生态农场在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营造生态农场建设良好氛围,也将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