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1-30 00:33:14
中欧体育官方网站青岛大沽河治理工程奠基 勾画出农业发展蓝图按照《大沽河流域保护和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本市将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积极优化“北果南菜”的农业总体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山东省乃至全国水平的现代农业基地 ,将大沽河流域建设成为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带。这一总体目标,为大沽河沿岸现代农业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
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到2015年区域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 100% ,节水灌溉面积100%。进一步强化各项扶持政策,到2015年,整个区域70%的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关系长久不变,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和专业种植大户集中,到2015年,整个区域重点培育100家经营规模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生产基地 ,到 2015年,区域内规模农业面积达到50%以上。
根据大沽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市农委规划的80个现代农业标准园作为建设现代农业聚集带的载体,通过高标准建设50个高效优质蔬菜园、25个优质果品标准园和5个蔬菜果品种苗繁育中心,在大沽河两岸一公里范围内,结合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建设一批集生产经营、科技示范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档次的优势高效蔬菜标准园。
九湿地分别为沿河九处面积大于20公顷的重要湿地 ,包括海口湿地保护区、桃源河口湿地 、流浩河口湿地 、移风湿地 、大小沽河交叉口湿地 、潴河口湿地 、莱西滨水湿地 、猪洞河口湿地 、黄同河口湿地。
结合防洪堤坝,建设贯通南北的滨河绿道,并与各旅游功能节点内部的绿道相连接,形成相对自成体系的绿道系统,积极融入青岛市域的绿道系统。
河流沿线规划布局十五个旅游功能节点,分别为入海口及城阳滨河节点、胶州城市滨河节点、桃源湖湿地节点、李哥庄滨河特色小城市节点、七级乡野特色田园节点、南村滨河特色小城市节点、移风旅游服务中心节点、即墨故城/沽河岔口节点、东庄头特色农耕园、莱西城市滨河节点、产芝水库滨湖节点、日庄镇滨湖节点、猪洞河岔口/武备镇节点、黄同河岔口节点、青山湖风景区节点。
沿大沽河流域将建设22座桥梁,同时两岸建设生态绿廊和绿道。其中,南北蜿蜒的绿道主要方便周边的居民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纵向贯通的沿河道路提供沿河交通的主干道。二十二桥跨两岸将加强河流两岸交通联系。同时,区域路网有机衔接,形成快捷便利的交通体系。
河道内可利用的滩地 ,将规划为公共活动空间,严禁私人、企业占用。根据河滩用地大小,合理组织交通方式,主要以木栈道、石砌小路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为主,并与滨河道路相连,将滨河绿道建设延伸至河滩。若用地空间充足,可修建停车场。
大沽河是青岛重要的水源地 ,在水资源方面,通过整治,可增加可利用水量6800万立方米/年,将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至87.81% ,满足沿岸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需求;通过污染防治及规划建设管制,强化水源地保护,远期地表水质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地下水源地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II类标准。
在水安全方面,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有力保障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及农业生产的安全。
在水环境方面,修复生态环境系统。划定水面保护区,建设滨河林带,保护河道及河流湿地 ,为野生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在水景观方面,通过增加拦水闸坝,实现河道水面相连,规划建设桃源湖及滨河湿地,增加水面面积约20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为了保护大沽河水源,特设定了四个管制区: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保护区、禁建区、限建区。
水源涵养区:加强本区的管护和恢复,严格监管水资源开发,严肃查处毁林、毁草、破坏湿地等行为,提高水源涵养生态功能。
地下水源保护区:加强地下水开采监管、防治点面源污染、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地下水回灌补充中欧体育,尽快恢复地下水源质量与数量。
禁建区:执行严格的保护策略。禁止除河流疏浚、堤路建设、景观绿化之外的任何其他建设。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及植被种群。
限建区:禁止任何污染性项目的进入,所有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评估,满足排污要求,控制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绿地率大于40%,并须上报青岛市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
青岛市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认为,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水利建设,青岛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现代水利示范市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青岛市委提出高标准治理大沽河恰逢其时。大沽河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必将成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王书坚表示,大沽河治理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防洪安全和供水能力,全面提高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安全保障水平,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将有利于改善大沽河水生态环境、提升沿河景观、打造生态景观长廊,有利于依托沿河农业发展基础、形成现代农业大走廊,有利于提升沿河土地综合效益、加快整合培育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将进一步拉长和延伸城市发展空间,拓展和构建大青岛发展框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使大沽河流域率先成为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最终全面建文居住、娱乐休闲、商贸服务、旅游观光等要素有机结合的大沽河生态经济发展新区。
2011年5月12日,省委、市委李群在调研全市水资源情况时的讲话中指出:大沽河流域覆盖青岛近一半的市域面积,是青岛名副其实的母亲河,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护好、保护好这条母亲河,使其真正展现魅力,必须做好大沽河文章。
2011年8月3日,为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大沽河,全面提升大沽河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支撑力、保障力和拉动力,青岛市委市政府下发题为《关于实施大沽河治理的意见》的文件,全面启动大沽河治理工作。
2011年9月15日,省委、市委李群在大沽河治理规划主题会议上称“这是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大沽河治理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
2011年10月8日,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会第127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
2011年12月20日,市领导张新起实地调研大沽河综合治理情况时指出,沿线各市都要选择一个区段先行做出一个立体化的样板区间,不仅包括河道治理,也要包括周边新社区建设,使之成为青岛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