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3-18 01:38:31
农产品该咋营销?这篇总结很到位近期雷达老师有幸受邀为来自甘肃张掖、河南以及青岛的企业家们进行了半天的授课,讲解了互联网营销的一些基础知识,半天的时间真的是太短了,有很多想要展开讲的东西都没有能够展开讲。尤其是对于甘肃张掖企业家们比较关注的三农领域问题,雷达老师的心里也是有很多话想说的,面对面的授课结束了,雷达老师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三农领域互联网营销的心得,希望对从事三农领域的企业家们有所帮助。
差异化是个好理念,因为现在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实在是太丰富了,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很难被消费者记住,就像我们能记住凤姐是因为凤姐差异化的言论,能记住papi酱是因为papi酱颠覆了我们认为的女性该有的形象一个道理。
而很多农产品企业做差异化做不好的原因,并不是企业不知道差异化的好处,而是企业想的差异化与消费者想要追求的差异化是不同的。
企业想的差异化普遍都是要让消费者有了体验之后才能体现出来的,例如:我的产品无公害、我的产品更好吃、我的产品营养高······等等,并且企业能够拿出一大堆检测报告之类的对自己的理念加以辅证,企业认为,我这么好的产品没理由卖不出去。
消费者追求的差异化却有可能和企业想的不一样,例如:购买网红奶茶“答案茶”的消费者一大部分并不是因为他家的奶茶口味独特,而是差异化的包装好玩;购买江小白的消费者一大部分并不是因为江小白好喝,而是差异化的文案有意思;购买三只松鼠的消费者一大部分并不是他家的坚果好吃,而是差异化的包装好看······
看出有什么不同了吗?企业想的是产品本身的差异化,更多的是基于产品自身的“理性”差异、“数据”差异,而消费者更加关注的差异化是能够被记住的差异化,是能够刺激自己产生消费的差异化。很多企业明明有好的产品,为什么消费者不买单,是因为消费者关心的并不是你有多少专利,并不是你有多少的检测数据中欧体育kok官网,大部分消费者想要的很简单,就是一见钟情,一眼就能看出你和别人不一样。
之前在湖南省茶陵县做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负责人的时候,曾经帮助当地一家做农产品土特产的企业做了一些产品梳理的工作,当时那家企业主要生产的是茶陵地区的生姜、大蒜、白芷的深加工产品,因为这三样农产品被誉为“茶陵三宝”,这家企业三十年来也一直再强调自己的根就是做茶陵三宝的,但是,生姜、大蒜、白芷因为其味道的刺激性,所以消费人群始终是小众的,而且这三种产品因为原材料的季节性生产的原因,是无法做到全年生产的。
但是这家企业有一个销量相比茶陵三包更高的产品,就是腐乳,因为腐乳的口味大众接受程度更高,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可企业的老板告诉雷达老师:“我们的企业就是做茶陵三宝的,腐乳只是我们在茶陵三宝生产淡季的时候维持工厂运转的附属品,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也许这个老板说的没错,毕竟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要忠于自己的初心嘛,可问题是茶陵三宝的这些产品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当地的旅游特产进行本地零售,在当地人开的淘宝店或是企业的淘宝店里,卖的最好的还是腐乳。经过我苦口婆心的劝说,这家企业的老板终于决定将腐乳作为爆款产品去推广营销。
企业放不下自己经营多年的包袱,放不下自己苦心经营的茶陵三宝的理念与优势,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作为三农企业的经营者,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几个道理:
1、同时推广过多的产品是很吃亏的,可能我们的产品线有很多,但是要找到最有代表性、最容易打造成拳头的产品集中一个点发力,就像老干妈有几十种不同的辣酱产品,但是这么多年主推的一直就是豆豉味的基础款,格力什么电器都生产,但是始终把空调放在推广的C位。这样做的原因第一是节约推广成本,第二是快速形成细分品类中的品牌,第三就是能够通过爆款产品这一个点,占领陌生市场,点变成线、选择爆款产品并不是决定脑袋的事,而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去设计的,很多农产品企业生产是把好手,在市场调查中却不知道怎么去发力,甚至很多农产品企业想要把产品卖到北京去,却连去北京的超市里转转,和在北京生活的人聊聊这些事都没做。
娃哈哈为什么一直都比较赚钱,咱们可以想一想,上世纪80年代末,计划生育如火如荼的时候,娃哈哈推出的爆款是AD钙奶,因为那时候的消费者都一个孩子,总想给孩子最好的。90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快的年代,老百姓知道了可口可乐这些洋品牌,可是广大农村地区难以购买,娃哈哈顺势推出了非常可乐,也是赚的盆满钵满,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娃哈哈敏锐的察觉到人们越来越有钱了,开始注重品质的生活了,因此比市面上品牌高端一些的农夫山泉又成为了爆款。娃哈哈一直在根据市场调整自己的主打产品,虽然产品线很多,但是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把哪个产品放在重心之上。
有一些三农企业对于营销的概念非常的具有局限性,可能认为有个微信平台就算是做了新媒体了,开了个淘宝店就是做电子商务了,建了几个消费者微信群就是做社交电商了,不仅如此,甚至分不清这些互联网营销动作的先后顺序,所以往往用钱砸,砸了很多钱还是没有效果,明明是帮助企业省钱的网络营销,反而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因为三农企业的根基往往在远离一二线城市的农村地区,所以网络营销人才的不足、品牌意识的缺失、对于消费者不够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三农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雷达老师认为品牌建设投入要优先于销售平台搭建投入。
就比如说很多农产品企业开了淘宝店却发现销量差,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没有品牌,比如我是个卖果脯的,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消费者打开淘宝后会先输入果脯两个字搜索,然后点击销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名,你的淘宝店如果没做直通车什么的,甚至消费者翻上几页都看不到你的店铺,那何来销量呢?如果先做品牌的话,消费者打开淘宝之后很大几率会搜索“某某牌果脯”这样你的淘宝店必然会更容易出现在消费者的眼中,销量自然会更高。
1、在建设品牌的过程中,我们要搭建营销矩阵,要让潜在的消费在浏览手机的时候总能够看到我们的品牌,看的多了,自然就被记住了。
2、随着5G时代的来临,视频必将成为企业进行品牌推广营销的重要武器,其实这些年视频营销一直是个风口,很多其他行业企业也尝到了甜头,农产品企业并不是不适合做视频营销,而是没有找对路。
说道人才培养意识,不得不承认,网络营销是三农企业必备的工具,同时,网络营销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专业的人才去做专业的事情。北上广深就像四个大海绵一样,把中国大部分的互联网技术人才都吸引了过去,像是甘肃张掖这种地级市,全市也找不出几个真正的互联网高级人才啊,难道这些三四线城市只有等死的份儿么?
解决人才无非两条路可走,要么重金挖人才,要么自己培养人才,雷达老师更倾向去自己培养人才这条路。对此,雷达老师曾经在农村地区做过一些实验性的项目,下面把整理出的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家或几家企业一起牵头,从北上广深这些城市请一名或几名互联网营销的老师,一定是要有实操经验的老师。
与当地中专院校进行合作,一般的中专院校都设有计算机或电商专业,企业可以与这些专业合作开设定向委培班,由外请的老师进行实操化的、有针对性的授课,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与当地的商务局、扶贫办合作,由企业出钱,组织当地的农民免费参加互联网营销的课程学习,这些农民不需要学的很深,只需要学会如何直播,如何通过直播卖货就可以了,农民朴实的形象进行直播的话还是能带来不错的效果的,卖的货自然是咱们农产品企业的产品,让几百上千人直播帮企业推广,就算卖的不多,但是知名度也能打开。帮助农民增收,对于农民来说也是好事,这对于树立企业的扶贫助农的公益形象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