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4-07 12:16:09
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聚高端之智解发展之渴——2022年“院士龙江行”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活动侧记仲夏的冰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7月24日-27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农科院共同承办的“2022年院士龙江行”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活动在黑龙江大地如火如荼举行。中国工程院柏连阳、康振生、邹学校、李培武、周卫、吴义强等6位院士齐聚黑土地,共同为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把脉会诊。
这是一次“最强大脑”的智慧碰撞。4天时间里,3场座谈会、2场报告会、10个意向性合作协议,以及辗转佳木斯、建三江、富锦市、哈尔滨市等地调研大农业发展,到省农科院水稻所、佳木斯分院、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展览馆、黑龙江省黑土保护研究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草业研究所、植保所等20余个农业生产第一线实地踏查,院士们围绕前沿农业科技为科研人员传经送宝,共同擘画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
发表真知灼见,碰撞智慧火花。活动期间,院士们躬身大地,更多的把课堂搬到葱茏稻田里,“面对面”为农民们当起老师,答疑解惑。
在省农科院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柏连阳实地考察,现场“把脉问诊”“对症开方”。“我是研究灭草的,你们是研究咋种草的”,在草业种质资源创新示范区,柏边阳院士饶有兴致地和大家探讨起种草和灭草的话题。他结合自己的专业举例说,“我是从事植物保护的,我就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水稻稻瘟病,有一些品种本身有抗性,但是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很快。有些品种今年抗明年可能不抗,这个地方抗,那个地区可能就不抗。如何实现一个品种一抗到底,这是今后水稻品种培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第二个是病虫草害的防控。杂草在水稻田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有害生物,如果防治不好,就会对产量产生很大影响。用化学除草剂来防控水稻田的草,是国际上比较有效、普遍采用的手段。但是黑龙江面积大,加之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影响,用了除草剂以后,不仅把杂草控制住了,对作物也产生了药害,产量也会下降。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是必须要下更大的功夫来研究,要有更高的水平、更好的科技方案来解决的。大家必须合力助推大粮仓的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
在省农科院水稻所的试验田里,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稻田。微风拂过,稻穗随风舞动,好似一片碧绿的海洋。院士们或在田埂上驻足、或俯身察看稻田长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吴义强与水稻所科研人员就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黑龙江省提出的秸秆应以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的‘一主两辅’的综合利用原则很有先见之明”,吴义强院士点赞政策的同时,还分享了秸秆腐熟、秸秆堆肥等方面的经验。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国家农高区万亩大地号,水稻生长已经进入齐穗期。田间,农场第八管理区的农民张景会面对院士们提出了困扰他良久的问题,“如何减肥减药,实现精准施肥?”“防虫防病咋能更科学有效?”……说道精准施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拿出手机,和老张一起看了起来。“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技术——养分专家系统,是传统测土施肥的2.0版本,你可以关注‘养分专家’公众号”,周卫介绍,只要输入上一季作物产量和施肥量,就能推算出下一季作物的施肥量,“大家自己就可以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这看似简单易上手的操作,其后台是依据5000余个实验数据作为支撑,该方法还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农业农村部的主推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则从防虫防病方面进行了讲解。他对老张说:“咱以前病虫害防治是见病防病,见虫防虫,药要喷很多次,现在绿色防控和预防,要把成本和环境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可不敢漫天都是了才处理。”康振生表示,病虫害防治中应全程进行预测,播种开始就要考虑生育期过程中所在区域会发生哪些病虫害,危害关键是什么?可以通过不同措施防治病虫害,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利用生物防治等手段,条件合适时才开展化学防治,防治时间要在病虫害没有流行之前,不能在大面积时开展防控,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由于水稻种植中除草剂的连续使用,使得水稻田杂草如野慈菇、萤蔺、稻李氏禾等杂草,对除草剂产生了很强的抗性,防除不利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巨大影响”,7月26日下午,在省农科院党组、院长刘娣的陪同下,柏连阳院士到阿城金水河示范基地和亚沟试验基地进行考查调研时提出了这一观点。柏连阳院士表示,磺草酮、氟砜草胺等新型除草剂对解决水稻田抗性杂草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对野慈菇、萤蔺和稻李氏禾起到了很好的防除效果,“目前已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0万亩次”。黑龙江省是“大粮仓”,粳稻种植面积超过6000万亩,如何进行稻田抗性杂草的防除,柏连阳院士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的科研方向,要向着抗药性的产生、发展等方面进军,重点关注调换除草剂配方的方法消除抗性上,研发新型除草剂,利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进行抗性杂草的防除”。
名家大师,济济一堂,干货满满。连日来,院士们在田间调研的间隙,还与种植大户、推广人员和科研人员召开了一场场高端报告会、座谈会,掀起了一次次轻松、热烈又高效的“头脑风暴”。
在省农科院园艺分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邹学校围绕我国辣椒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站在全世界、全国的角度对辣椒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诠释。“育种方法是技术问题,而品种是艺术品,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就是育种目标!育种要练好基本功,种质资源利用是育种家的眼光,明确育种思想,确定市场需要。育种者要对市场需求要有预见性,沉下心做研究,才能育出多年后市场需求的好品种,而且一定要与产业振兴联系起来!”在报告会座谈时,他饶有兴致地和大家探讨起蔬菜育种的问题,让园艺分院的育种者们耳目一新,找到了育种方向。对黑龙江省辣椒产业如何破解内涝问题,他提出了“先解决排水问题,在改变耕作方式,采用大垄、高垄栽培模式,选用耐涝抗逆品种,内涝就不是问题”。同时,邹院士表示“避雨栽培也是非常好的途径,水稻育秧棚二次利用加工辣椒也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既解决了企业需求,也解决了水稻育秧棚闲置问题”。对园艺分院提出的高品质辣椒育种概念,邹学校院士认为“目前高品质辣椒包含了外观品质、口感、风味、营养成分及加工需要的功能成分”,其中好吃是最重要的。对航空诱变产生的突变体主要用于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等机理研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
在黑龙江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院士们调研了当地的减药增效技术,还与种粮大户们开展了座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研究室主任李培武表示,新时期我们要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首先要进行品种培优,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品种;二是提高粮食品质,特别是营养品质;三是要围绕“大粮仓”,打造绿色、低碳、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品牌,通过品牌打造提高种粮的效益,保护农民积极性;最后则是要不断迈向智能化,最后要形成规模化生产。
在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建设暨现代农业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也各抒己见。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柏连阳针对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建设提出建议:用好本地科研力量,利用本地科研单位如大专院校、农科院等,只有本地科研力量,才最了解本地的发展需求,可以提供高吻合度的方案,建立好互助模式;其次,也要学会“借力”,用好“外力”,通过有效措施引进外省市的高新技术,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最后,要有标志性的产业,叫得响的品牌。
“院士龙江行”的最后一天,柏连阳院士更是带来了两场科技“盛宴”。在省农科院国际会议报告厅“柏连阳院士报告会”上,他在报告中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字字珠玑,一发言就引起了与会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柏院士以团队建设为主线,给农科院科研人员讲述了作为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学家以及农业团队应该如何去做,并要在学习、工作中,贯彻落实习总关于“三农”重要指示的精神,发扬、继承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形成团队的“大合唱理论”“大合唱精神”。柏连阳院士还湖南省农科院水稻创新团队为例,介绍了在团队的这个建设和发展中欧体育官方app下载,并重点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分享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经验。“与这样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茅塞顿开!”参加报告会的科研人员无比振奋,干事创业的溢于言表。在“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专题座谈会”上,柏连阳院士就抗性杂草治理等相关学术问题与植保所中青年科研骨干进行了交流,重点对抗性杂草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作了详细讲解。
思想的汇集和碰撞,让智慧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借脑引智、创新发展,智慧的活水将滋润省农科院在发展“四个农业”的奋斗路上焕发新的生机。
“‘四个农业’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省农科院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要求,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落地见效”,刘娣表示,“这次院士行活动对省农科院来说成果丰硕”。
柏连阳院士传授的研创高活性低成本一次性化学除草、杂草抗药性监测治理、绿色控草等关键技术,为省农科院构建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开辟了新思路;
周卫院士开展的破解低产土壤障碍、攻克中量元素缺乏瓶颈以及创新推荐施肥方法等前沿观点和先进理念,为省农科院土壤保护利用研究拓展了新视野;
康振生院士在小麦病害致病机理研究和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做法,为省农科院高效解决大豆病害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李培武院士研发的ARC生物菌剂有效促进大豆根瘤菌结瘤技术,让省农科院大豆“双减”应用看到了新前景;
邹学校院士对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棚内种植理念、人才团队发展的传授,让省农科院辣椒研究创新获到了新理念;
借智借力,登高谋远。一次次走访对接,一场场座谈交流,一项项技术支招,院士们为省农科院带来越来越多智慧因子、智力支撑。
正如刘娣所言:“院士、专家团队在省农科院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落实‘大食物观’、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高端引领,为省农科院各相关研究领域都种下了解决问题、突破瓶颈、转型发展的‘种子’,为全院推进高质量发展蓄力加码,为现代农业发展率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王红蕾)
“弘扬壮士志,缅怀中华魂”绥化市北林区雷锋志愿者协会带领福利院孩子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