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山东省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898-08966868
传真:020-896-6868
邮箱:admin@zhonggudui.com
更新时间:2024-04-08 18:58:08
创业之路|石嫣的“土地分享”经“共享”是现今社会很火的一个词。共享意思是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入选“2017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享是指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语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牙税》“与该房分享其利”。单从意思上看起来分享与共享是同义词。但细细品味这两个词,总觉得分享更动人。想象着一个人满怀期待和喜悦,把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分享给你,真是温暖的一幕。石嫣手里的宝贝就是她的“分享收获”农场。
石嫣,农业经济博士, 清华社科博士后,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联合主席,现为“分享收获”农场主,在北京郊区种植、管理农场 10 年。
农场主这个词在中国不常见,一听就联想到国外。石嫣确实在美国呆了半年,但不是当农场主,而是当了半年彻彻底底的农民。2008 年,美国一个研究所需要找一位有半年以上时间、语言能力比较强、又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农业学生, 去一个农场,通过跟农场主一起生活工作,了解美国的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 CSA。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于 20世纪 70 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的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 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简单一点说就是农场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直销、互信友好的关系,让生产者有稳定的市场保障,让消费者吃到更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以预付生产定金作为农场主生产的“投资”。
4 月份的明尼苏达寒风刺骨,几次暴雨甚至将农场生长几十年的大树连根拔起。石嫣最初对田园生活的想象被一天天简单而重复的生活消耗殆尽。手上狰狞的裂口让石嫣多次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儿,放着国内那么多重大的课题不做,要来这么一个几乎没见过中国人的陌生的地方“干苦力”?是的,在这里,石嫣基本就是在干苦力。每天重复地清洗育苗盘、除草,一个都市出生长大的女孩跪在地上,大风吹在脸上,一跪就是半天。直到两个月后,她的“苦力活”有了收获—吃到了自己种出来的菜。吃着用干裂粗糙的双手烹饪出的中国菜,石嫣觉得真好吃啊,这才是菜该有的味道。这种好吃,不是山珍海味,是菜有菜该有的味道,肉有肉该有的味道。此时的石嫣似乎找到了为什么来这里的答案。在日常简单重复的除草工作中,她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中国农村跟这里有什么不同……除草这一枯燥乏味的苦力活成了她眼里最有价值、最喜欢的农活。半年结束,石嫣从育种到收获,坚持到了最后。虽然每天的农活跟她的研究看似没有任何关联,但却指引了她后来的研究方向。临走时,农场所有人和她告别,感谢她的付出,也祝福她回国后一切顺利。
回国前一个月,石嫣拔草时就开始想回国后该做什么,怎么能让中国的农民采用生态耕作方式,同时也能有稳定的市场。回国后,在美国农场用自己种出的菜做出的美食滋味时时刻刻提醒着她的味蕾,想吃好的菜好的食物,石嫣觉得要做点儿什么。
2009 年,石嫣和几个做乡村建设的小伙伴以 CSA 模式在导师温铁军的试验田开起了“小毛驴市民农园”农场。3 年多的时间里,小毛驴农场成了北京市民的都市菜园,农场一度排队的家庭就有 200 多个,到2011 年达到 800 多个。
2012 年,石嫣博士毕业后开始第二次创业。她和伙伴们决定建立一个连接生态农户和消费者的平台—“分享收获” 农场,以村庄为基础扩展消费者的规模。石嫣手中的宝贝初具雏形。
石嫣的团队先在通州的马坊村租了当地种菜能手郎叔的院子。郎叔看了两个视频,又跟着去小毛驴参观了一次,就答应了跟石嫣团队合作种植生态蔬菜,这份胆量至今仍然让石嫣觉得敬佩。在大多数农民都认为不用化学肥料就颗粒无收的大环境里中欧体育,在农民被来村里骗钱的人忽悠了很多次的社会中,郎叔跟他们签了 5 年的合作合同。
2012 年冬天,顺义区农业部门的一位领导偶然看到对他们的采访,直接开车到了基地。在看到团队几个小伙子正在挖地窖储存白菜后,帮他们介绍了顺义区一个面积不大的设施农场。农场里有 20 多个大棚, 可以直接投入生产。
经过多年的磨合、发展, 2012 年成立至今,“分享收获”农场已经在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拥有 60 亩蔬菜种植基地 ;在顺义区龙湾屯镇拥有 50 亩蔬菜种植基地和 230 亩果树基地 ;在黑龙江五常拥有 70 亩大米种植基地。每周供应超过 20 个品种的蔬菜,全年品种超过 80 个。
“分享收获”农场项目在创立初期就一直坚持严格按照有机方式去组织种植、养殖活动与生产。不使用任何已知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吃在当地, 吃在当季,既减少了中间商的操纵,也节省了食物长距离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分享收获” 的会员靠口碑相传逐年增长, 现在他们为大约 1200 户家庭进行蔬菜、水果配送。很多会员家庭已经在农庄吃菜长达四五年时间,最老的会员已经跟随石嫣吃菜 10 年。石嫣说这是让她最骄傲的事情之一,很多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农场,都能感受到那种紧密的连接。
石嫣的团队还组建了“大地之子”项目,把农场和学校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到农场, 把农田建到学校,以“探究式” 和“体验式”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模式,替代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模式。让来农场的成年人和儿童都能够亲身体验参与有机农业、土壤保护、物质循环等实践活动。他们觉得,交给学生和家长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产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必然会带来健康的土地。
石嫣每天都在“分享收获” 农场的土地里忙碌着。她说农民是个伟大的职业,他们提供最重要的公共品—食物 ;保护最重要的公共品—土地和水 ;转化最重要的公共品—阳光;孕育最重要的公共品—种子,她说她就是个农民。
如今,石嫣找到了她想象中的田园生活。她的导师温铁军曾说“我们甘做一颗铺路石,是因为爱这片土地爱得太深”,石嫣把她深爱的土地分享给大家,把她从土地里汲取的精华捧在手心分享给世界。